中国科学报|融合 创新 发展:中国能源变局的挑战与机遇

 

编者按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动力和安全的基石。当前,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新体系,对我国抢占新一轮能源革命战略制高点、保障国家长远利益至关重要。

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伴随着共和国脚步一同前行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近日举行了以“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发展战略研讨会,近百位能源化工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聚焦变革性能源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探讨未来能源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享洁净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为能源新体系建设出谋划策。

 

十年闯出合作新路

 

杨悦

延长石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915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集团)与大连化物所共同实施的千吨级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中试项目一次试车成功,各项指标均超过设计值。这标志着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化技术应用又一次取得重大突破。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工业化示范应用,探索经济可行性方案,早日实现产业化。

经过10年的努力探索,事实证明,延长石油集团与大连化物所走的这条合作的路子是对的。我们的合作模式全面落实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早在2010年,延长石油集团与大连化物所便确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小试、中试、工业示范,双方开展了全产业链深层次的紧密合作。


为充分激发大连化物所科研创新优势,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及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延长石油集团每年固定支持400万元探索性项目经费。


探索,意味着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一方面,只要科研人员有好的想法、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我们就设立课题支持;另一方面,如果科研人员围绕企业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我们便从前端基础研究开始立项,加快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乃至最后工业化示范和产业化的步伐。


为推动合作技术研发与转化,我们双方共建了能源化工联合实验室、西安洁净能源(化工)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此外,我们还以混合所有制形式,联合组建了延长中科(大连)能源科技公司,设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的洁能产业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共同推进成熟技术产业化进程,形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科技创新利益共同体。


迄今为止,通过合作,延长石油集团与大连化物所结出累累硕果,这些成果也引领了能源化工行业的创新发展。双方共同实施探索性项目34个、中试及产业化项目8个、工业示范项目6个。其中建成投产了全球首套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示范项目,奠定了我国煤基乙醇工业化的国际领先地位;建成投产了榆横15万吨/年合成气钴基催化剂制油示范项目,开辟了一条新型合成气制油及醇类产品路线;共同开发了国际首创的汽柴油超深度脱硫技术,解决了国V汽柴油升级的重大技术难题;共同开发了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工艺技术,为我国乃至全球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可以看到,我们与大连化物所的合作模式已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目前,我们在与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合作过程中,也推广了这一产学研合作模式,同样起到很好的效果,有效提升了科技创新水平。


随着合作的深入,我们深刻意识到,人才是企业乃至能源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为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延长石油集团每年固定支持大连化物所100万元,设立优秀博士生奖学金和实习基金等,双方每年互派科技人员交流学习,培养锻炼了一大批青年骨干人才。


未来一个时期内,化石能源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清洁能源也将迎来发展的井喷期。作为一家百年石化企业,一方面要解决好现有化石能源的高能耗、低效率问题,加快攻关煤炭清洁分质利用等卡脖子技术和提高煤油气综合转化的利用效应,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另一方面,要瞄准清洁能源这片蓝海,提前布局新能源产业。

(本报见习记者韩扬眉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