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追求,是方向,更是标准。今年以来,陕西延长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公司(以下简称装备公司)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狠抓新产品开发和新业务拓展,稳中求变、变中求实,全面开创新时代装备公司改革发展新局面。
思危求变 ——研发新品拓销路
近日,机械装备制造公司传来好消息,经过两年的努力,该公司顺利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A1、A2级三类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这不仅是公司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也填补了延安市三类压力容器制造的空白。
装备公司特种设备制造负责人李仕林告诉记者:“压力容器制造具备A1,A2资格,在全国就达到了最高等级。也就是说,我们公司具备了生产国内在用的最高等级压力容器的资格。”
据悉,压力容器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备,主要用于介质储存、能效反应等。装备公司在转型之前,主要生产抽油机、抽油泵、系列井下工具、野营房等石油化工机械设备,产品体系整体附加值不高。
思危求变、变中求进。近年来,公司加快实施转型升级,由采油机械制造为主向炼油、化工及天然气集输设备升级延伸,丰富产品体系。今年相继取得阀门、系列管汇、井口采集装置等压力产品生产许可证。随着压力系列资质的取得,阀门、管汇、变频电控柜、采集树乃至三级压力容器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助力企业提质增效。据了解,集团公司及延安市各化工企业所需系列产品市值每年可达到两亿多元。
陕西延长三鑫特种房子公司副经理周锐告诉记者,他们围绕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推广适销对路的产品,先后取得10余类高低压配电柜产品的“3C”认证,得到吴起等采油厂等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仅2018上半年就获得3000万元订单。
“自我们取得压力管道元件和压力容器A1、A2级生产许可证后,为公司转型发展增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下一步我们在生产中将进一步严抓产品质量,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努力开拓内外市场,争取早日拿回订单,实现量化生产,助力公司转型发展。”特种装备生产负责人高峰自信地说。
有付出就有收获。今年上半年,装备公司累计实现产值4.56亿元,销售收入2.83亿元,整体经营业绩好于预期,顺利完成生产、销售任务双过半,实现了产品多元化,增强了服务集团、油田装备需求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变中求实 ——久久为功做好必修课
盘点成绩的同时,装备公司总经理张博表示,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歇脚松气,要让提质增效成为企业长期的“必修课”。在装备公司质量检测中心,记者见到了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公司“质量把关第一人”的质检部经理高志刚,他正忙着对即将入厂的一批铸件进行性能“体检”。高志刚说,“产品质量是攸关企业发展的大事。我们检验员必须从产品原材料检验、中间产品质控、成品打包出厂以及消费者投诉处理等诸多环节上把好关,确保产品出厂时百分百合格,提升用户满意度。”
此外,装备公司还主动扩大增收渠道,由“坐商”变“行商”,提高创效能力。上半年,续缘“老朋友”,再拓新领域。不断提升各类井口装置销量,截至7月底,全年累计销售1714套,预计实现销售收入一千余万元;与油气勘探公司展开合作,推广试用采气井口装置;调研榆煤化所需管束、换热器等产品,达成部分产品合作意向;成功入围榆能化设备、备品备件、管道配件等供应商;取得炼化公司协作企业准入证,被评为炼化公司B级供应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还获得社会市场的认可,集团外销售注水井口装置28套,实现销售收入30余万元,迈出国内压力产品市场重要一步。
变中求进 ——紧扣关键领域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必由之路。2018年注定将成为装备公司全面深化改革的标志年、转折年和推进年。该公司进一步强化创新激励考核机制,让营销人员“有干头”;设立专项奖励资金,拓市场、强服务、增收入、提效益,让技术人员“有奔头”;差异化薪酬政策落地实施,计件考核激励机制上不封顶,畅通人才成长进步渠道,让操作员工“有甜头”。
采访当天傍晚,华灯初上,但装备公司抽油机分公司车间依然灯火通明,机声隆隆。“今年,装备公司实施薪酬分配制度后,我们工作按件计价,多劳多得。现在我们的工资收入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提高,我们的干劲更足了。”车间员工鲍智勇这样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作为,由单纯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相继开展了抽油机、抽油泵、油管维修业务,“上门服务”为公司赢得了不少客户。抽油泵分公司副经理李万虎说,“装备公司深化改革以来,我们积极转变思路,开展了抽油泵、抽油管维修及抽油泵配件供应业务。截至7月底,累计维修抽油泵3617台,实现收入814万元,创效显著。”
据初步统计,抽油机、抽油泵维修及配件供应业务在2017年新增销售收入近1.3亿,2018年上半年也增收5580万元。
当下有为,未来可期。装备公司总经理张博说:“上半年公司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已经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制造企业。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半年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上下联动,紧扣市场拓展、产品研发和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聚焦高质量发展,引导装备制造业适应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加速升级、重大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推动延长石油装备制造驶入发展快车道。”(记者李琳 任柏林 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