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将“讲党性、强作风、勇担当”落到实处?管道运输公司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
2017年,该公司顺利完成了固定资产项目建设任务指标。计划内和计划外共计完成投资6.49亿元。特别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输油第一分公司的靖边原油库项目以其过硬的质量,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并组织全县项目建设单位现场观摩学习。该项目还得到了省石化质监站的认可,同意申请优质工程。输气一公司短短3个月保质保量完成了原计划一年的工作任务,为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
而在这一份份优秀答卷的背后,是项目建设者们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付出。
一张清单,责任终身追究
管道公司成立13年来,曾有管道发生渗漏,造成了损失,该公司上下深刻地认识到,质量就是生命。
为保证工程质量,最大限度地杜绝隐患,工程项目部创新工作方法,推行了责任清单制度。任何一个项目,任何一个标段,任何一个作业项目,乃至小到一个焊口,都有具体负责人,表格式清单与相关资料一同归档,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都可以追溯到责任人,避免了过去随着项目的建成,人员的调离,发生事故互相推诿,责任无法追究的弊端。
再好的制度设计也需要落实到位。
在定靖复线的多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曾发生过工程质量事故,经管道公司严肃处理,建设方8名管理人员被问责谈话,并缴纳罚款,承建公司和监理公司也同时被问责并罚款。
为保证质量,工程管理部门每周对项目进行明察暗访,不打招呼,不提前告知,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严肃追究,为项目顺利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在姚店—甘泉联络线反输改造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乙方的供货单位有204个管道弯头拉伸率不够,也就是说,弯头的膨胀极限不合格。如果管道安装使用这种不合格产品,时间久了可能出现渗漏或变形,埋下事故隐患,将来一旦发生土壤或水体污染,后果不堪设想。
负责此项工程的黑建忠坚决要求退货,乙方多次找人做工作疏通关系。在巨大的压力面前,黑建忠和项目部硬是顶住了。最后,乙方不得不退货。
为了拾遗补漏,他们邀请省锅检所对建成管道进行检测。从埋深、漏点、焊缝诸多方面,给管道做全面“体检”。永坪—姚店管线全长65公里,当时已经完成了近40公里,但在检测中发现了21处问题。项目部按照检测报告将21个不合格处一一返工,该补口的补口,该埋深的埋深,将可能发生的隐患及早排除。
管道公司有着深刻的认识:保证了质量,就保证了安全环保,保证了降本增效,保护了干部队伍。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不快行吗?多一天就多一分成本
质量和进度是一对矛盾,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保持进度?用现场80后员工的话说就是,分分钟也不能耽搁。
蟠龙—永坪天然气集输项目主要负责给永坪炼油厂及周边居民供气,全长46公里,原计划一年完成,2017年,随着国家加大环保力度,炼厂禁止烧煤,只能改烧液化天然气。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只能加快项目建设速度。
工期紧,任务重,特别是管道建设这种没有围墙的施工,看似容易实则艰难,最头疼的是老百姓的阻挠。在施工中,有的村民为了个人利益不惜阻挡工程,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比如,管线过了他家坟前,破坏了祖坟的风水,要赔偿20万。明明离他家还有50多米,硬说影响了他的生活,提出赔偿城里的3套房子。还有更过分的,一些老百姓坐在工地上,使得施工方无法作业。大家只能等他们回家吃饭睡觉的空隙,立即施工,真是分分钟也不敢耽搁。杨伟说,他们汲取了打游击战的灵感,人家来了,咱们休息,人家回家了,咱们上去施工,边挖沟,边施工,焊接、防腐一起上。天寒地冻,深更半夜连轴转,加班几乎是常态,大家没有时间回家,吃住在工地,就连回一趟宿舍都不容易。特别是最后完工那几天,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纠纷,他们真正做到了唾面自干,忍辱负重。对于任何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来说,没有对企业的担当精神,这一点很难做到。
项目副指挥李晓明是一位80后,孩子在幼儿园,项目部工作忙,很少接送孩子上学。有一次偶然得闲去接孩子,幼儿园的老师目光里充满怀疑上下打量他:你,是干什么的?
他说接孩子呀。老师说,从来就没有见过你,你孩子的名字叫什么?
正当他发怔,孩子看见了爸爸,欢快地跑来扑进他的怀里。老师才释然一笑:还以为你是……回家后他把刚才的事当笑话说给爱人,爱人幽怨地说:人家都以为我是个单身母亲……
这样的情况,在各个项目部是常态,几乎每个人都对家人欠下了一笔关怀账。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在任何一个项目部,如果你问最难的是什么?所有的人异口同声:协调。
刘爱军46岁了,负责和当地政府及农民进行协调,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他常常用铁人的话激励自己,“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为了加快项目审批速度,项目部派他负责跟踪文件审批,文件到哪里他就到哪里。有一次,某项审批文件好不容易获得了市上的同意批复,他刚准备松口气,可是转念一想,要是按流程到了省上批复,一月半月都说不定。为了省时,他连夜下西安。
无独有偶,在临镇—富县天然气项目建设过程中,负责协调的贺东前也是这样。当时,该项目的林业审批手续下午刚办好,贺东前连夜下了西安,主动找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对方理解和支持。他的真诚和敬业打动了部门主管,第二天,主管亲自带着他办理文件流程,短短三天就将手续办妥,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所有的故事指向一个核心,那就是担当,就是这份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精神,才使得一条条管线纵横三秦大地,为集团转型升级,延伸效益,为陕北老区的脱贫致富,为陕西经济的追赶超越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