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出鞘打一场改革攻坚战

2017年的春天,对延长油田6万职工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大家最关注的职代会上推出的八项改革中掷地有声的“质量管理”改革,正在大张旗鼓地铺开。“这是改革的关键,决心真够大、部署也很‘大手笔’!”回想起当初职代会上的这份质量“改革令”,职工代表、吴起采油厂党委副书记齐丕宁至今感慨不已。 

如今,两个多月过去了,油田公司的质量管理改革推进、落地情况如何?日前,记者走进了油田公司质量监督中心,探寻该中心筹建以来的每一步“足迹”…… 

   

瘦身健体势在必行 

刚刚过去的2016年,油田公司以问题为导向,将机构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头戏,横合纵压,将子长、志丹县域5个厂合并为2个,撤并整合公司机关部门10个,缩减31.5%,机关“三定”随业务划转、转岗1100余人,管理人员控制在400人以内。这份改革的勇气和勇气,无声地回答了油田瘦身健体的“势”在必行。 

在2017年的改革“攻坚”中,油田又响亮地提出:成立质量监督专门机构,组建精干高效的质量监督团队,得到社会和广大职工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拥护。 

“说句掏心窝子话,质量工作‘关天关地’,今天抓这项改革,应该说太正确了,如果能再早点就更好了…….”刚刚被选调到质量监督岗位、有多年油田工程作业经历的南泥湾采油厂工程作业大队党支部书记边延河说。 

   

“招贤纳才”“招兵买马”

职代会后,油田公司连续召开多次“深改”会,几经讨论酝酿,最终确定成立质量监督中心,并明确其定位为“整合力量、提级监督”、“监督不替代、管理不越位”。连日来,筹建组在油田职工队伍中“招贤纳才”,并敞开大门面向社会“招兵买马”。当前,首批83人已经选调选聘到位,其中不乏来自中原油田、川庆油田等长期从事质量监督的资深“质量监督专家”。 

3月10日,油田公司质量监督中心志丹、定边、子长、川口、富县5个监督分站正式投入运行,第一批上岗的质量监督“精英”参加完5天集中培训,身负重托到各监督分站报到。油田公司2017年质量监督改革正式落地,也标志着油田公司质量监督新的运行体系全面启动。 

   

“短板”多显起步“不晚”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延长油田质量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尤其是重组以来,随着发展规模的扩张,油田以产能建设为核心的一系列配套建设项目集中上马,这一时期的油田一手抓产能、一手抓建设,用在质量监督方面的精力就更显薄弱。 

在资源日益匮乏、投资和成本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油田公司果断意识到要勤抓和倍加注重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改革为今年的八项改革之一。通过组建质量监督中心,对标借鉴先进经验,优化调整现有的监督体系和制度,重点围绕产能建设、安全环保、地面工程和入井材料等投资方面开展抽查监督,从方案设计到投产采油,全程跟踪,特别是水平井要做到逐口逐环节全覆盖监督。同时,通过随机抽查、人员随时调整、问题就地整改、责任分级追究的形式,充分发挥质量监督中心的作用,逐步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质量监督机制,力争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效益。 

生产单位一位老职工说,前些年我们投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几千万的建设项目,由于质量监督工作的缺位,造成有的项目投运起就是“亚健康”状态,运行过程中边医边治、边治边医,不仅加大了投资成本,影响了生产效率,而且给安全环保管理带来压力和隐患。这位老职工对油田当下抓质量监督工作直竖“大拇指”,他还形象地说:“质量监督工作‘功在当下、利在长远’,我们现在抓此项工作为时不晚”。 

   

质量监督“第一单” 

3月15日刚上班,质量监督中心筹建组调度中心的职工焦雄,就将刚刚整理出的5个监督分站前两天的工作日志汇总材料送给筹建组负责人李志江。 

其中一份资料中显示:月14日,第一质量监督站在志丹采油厂永162平1井、丹239平2井、永100平4井、永探417平1井4口开展水平井钻井现场实施了质量监督检查,发现有操作规章制度不齐全、井控装置安全不规范等8项问题。对于监督分站提出的“明日和厂内对接整改”的意见,李志江当即纠正并要求整改必须现场完成,并列为制度。李志江告诉记者,监督中心一方面履行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也努力防止队伍中的“灯下黑”,要把工作做实做细,给公司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分管质量监督工作的公司副总经理郭广文告诉记者:油田公司质量管理改革关键在于把质量监督渗透在油田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展工作急不得,也慢不得,要有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勇气和信心,才能迎来延长油田质量管理的春天。”郭广文说。 

截至4月15日,质量监督中心累计督察发现勘探开发作业、地面工程、安全环保、物资材料等方面各类质量问题1000余处,反馈整改率80%以上,形成质量督察通报3期,《油田开发施工作业监督细则》、《油田开发施工作业质量标准及验收规定》、《勘探开发手册》等制度已完善下发执行,油田质量监督正在通过痕迹管理、过程监督有序进行。 

    

对话“专家”:质量监督必将大见成效 

在中原油田有30余年质量工作经验的孔德明,受聘于油田公司质量监督中心,目前已投入工作。3月15日,他给记者分享自己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体会时说,随着国家和行业在认识和法律层面对质量工作重要性的加深,“诚信求生存”、“质量终身制”会越来越深入人心,延长油田痛下决心抓此项工作正当时,必会大见成效。 

孔德明告诉记者,中原油田从开发油田之初就有质量监督机构,延长油田作为“老油企”,质量监督工作尽管有差距,但在“新常态”下,决策层不护短、补短板,这既体现了决策层的谋略,也体现了担当。孔德明尤其对延长油田质量监督主体责任“划界”的运行模式给予肯定,他说质量监督中心只监督发现问题,处理、整顿的主体依然是生产单位,这样有利于发挥质量监督中心同时监督外协队伍和二级生产单位的双重作用,他还反复分享了“质量就是效益”的观点。 

    

坚定不移走好质量增效之路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新增储量严重匮乏,油藏品位越来越差,资源拓展越来越难,剩余资源动用难度大、投入高、效益低。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油田健康持续发展,唯有以质量换数量,全力以赴提质增效。”在3月8日油田公司召开的质量监督专题会上,油田公司总经理王书宝如是说。 

在王书宝看来,抓质量监督就是抓企业效益。他说,质量监督产生的效益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隐形”的,“隐形”效益甚至无法计算。“成立质量监督中心、开展质量监督工作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基于解决延长油田质量管控的突出问题,应对当前严峻形势、夯实管理增效的必然选择,是延长油田夯实科技增效和管理增效‘两条腿’走路战略的根本出路。”王书宝告诉记者。 

采访最后,集团公司党委委员、董事长李文明向记者表示,“‘新常态’下,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增效的路子,只有不遗余力地抓好质量工作,延长油田才能获得最大效益,延长油田才能实现“品质”发展、内涵发展。”  

二维码识别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