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陕北高原,万籁俱寂,石油市场“寒冬”依旧……然而,盘踞于高原之上的金色油龙却悄然延伸着她的触角,在大地深处暗潮涌动,于寒风中蜿蜒前行。
2016年的最后一天,塞上明珠靖边县,青阳岔-靖边工业园区天然气管道通气投运,延长石油全新的管网格局就此打开,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写下最后一个跳动的音符。
回首这一年,受市场疲软、油价低位震荡、上下游产销频繁调整的影响,处于采炼销“中枢”的管道公司面临重重挑战。勤奋果敢的干部职工面对逆势,转变管理模式,持续深化改革,突破发展“瓶颈”,在“保生产、求发展”的大潮中书写了一部催人奋进的奋斗乐章。
双箭齐发 本质安全助力生产
古语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
时至2016年,管道公司在运19条管道中“服役”八年以上管道9条。面对管道“老龄化”、人员“年轻化”等不利因素,公司谋划安全管理新思路,致力于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该公司接轨国际,着手开展以“零风险”、“零事故”为目标的管道完整性管理。未来几年,通过实施管道内检测、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管道修复来完成完整性管理的一个“大循环”,对油气管道的防腐层破损、内腐蚀、管道变形等安全隐患逐一识别修复,从而实现管道安全从应急管理到预防预警管理的强势转变。
2016年6月3日,在靖边县,省内首个石化企业微型消防站——靖边成品油首站微型消防站挂牌投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足33平方米的消防站内,配备了抢险救援、破拆、灭火、照明、维堵、急救、通讯等七大类30余种消防器材,实现了场站“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期火灾的愿望,以防为主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生产组织上,则采取“总体平衡,效益为先;区域联动,局部调节”的区域管理模式,通过降低库存、下调输量、调整外购计划等保证榆炼联动检修工作。通过调配杨山、洛川外购原油量,姚永线正反输、联络线加剂运行等手段解决了永炼加工量不足,而延炼加工量过剩的问题。对在运管道“一对一”优化运行,科学制定工艺指标,严控加热和储油温度,降低运输和呼吸损耗,摸索出一套“非常时期”的生产管理办法。
截至2016年12月30日,公司油品集输能力达到2600余万吨,天然气集输能力约22亿立方米,庞大的化工输配管网在三秦大地上赫然挺立,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工业文明的不竭动力。
管网扩张 储运能力逐年提升
管输企业的发展壮大依附于输配管网的不断完善。为保证全年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管道公司盯紧“安全”“质量”“进度”这三个关键点,从工程管理模式上做起了文章。
在延长气田临镇至富县项目开工第一天,技术员杨伟就接到一份“责任清单”,清单上对他所管理的安装工程施工在责任、进度、质量上作了详细要求,并明确“终身负责”。军令如山,岂容懈怠。公司24个项目上的施工员自“上岗”之日就绷紧“安全弦”,落实目标责任,规范施工操作,监管监理公司履约,不让任何隐患从眼皮子底下“溜走”。
12月23日,延安市南泥湾镇98号桩位置的安装现场,由于地下水位高发生了管沟塌陷,还未封口的一段管道滑进了沟里。正值寒冬腊月,为避免发生冰堵,杨伟立即与施工方、监理方进行对接。可着急赶工期的施工方并不愿为此浪费两天的时间,想就地处理交差。作为安装工程的责任人,杨伟始终没有松口,要求对方立即取出管道,清理干净积水、封口后重新下管。双方因此“红了脸”,但这段管道完全按照他的要求完成了安装。同年9月,在管线补口至100道口左右时,发现热收缩套易掉,该项目果断“叫停”施工,利用一周时间排查分析原因,做玻璃测试,在确定是产品粘接度不好后,立即撤换全套产品,守住了工程质量这条“底线”。
然而,质量和进度,大多数时候是一对“矛盾体”。在管道建设多个穿越点,由于土建工程破石难度大、水量多、易发生轴承渗水危险,必须保证质量的同时加快进度。项目部就采取多上人、多上机组,24小时“连轴转”的方式施工。并一改往日先铺管后打压的惯例,采取重点部位单独打压,随时监护管线承压强度、密封性和有无渗漏,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抢出了工期。
与此同时,公司还利用冬季停工期加快办理项目前期手续,在项目推进会上互相“找茬”解决棘手问题,约谈撤换现场监理和工人,对四类质量问题和重点部位实施重点监管……日益成熟的项目建设管理模式不仅支撑着油气管网的飞速扩张,更为管道公司的长足发展筑基垒石。
优化管控 培植企业竞争力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2016年,管道公司以“深化改革年”为契机,着眼机构改革、绩效考核、增收节支等,推动企业面对新形势,探索新途径,培植新的竞争力。
自年初《深化企业改革优化管控实施方案》下发,该公司组织机构优化、整合资源工作就步入“快车道”。一年里,先后合并二级单位2个、精简机关部门4个,撤并三级单位内设机构3个,精简机关人员72人,从而管理职责更加明晰,业务衔接更加有序,体制机制更加优化。
在创新绩效考核上,公司将考核维度由对单位考核延伸至对单位领导班子考核,考核范畴由运营和效益两项指标拓宽到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企业稳定等四大类12个小项,考核指标逐一优化,考核结果与业绩评价、职务和岗位调整配套融合,实现了业绩与利益的100%挂钩。如此一来,干得好了走得快、拿得多,职工的工作热情日益高涨,企业的人力和技术资源得到有效发挥。对于一些关键性指标,公司则采取联席联议、督查督办、会议通报、问责追究的“四重奏”,让考核真正成为企业科学运营的“度量尺”和“助推器”。
同时,增收节支、小改小革依然为提质增效发力。以“梁建国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应急抢险中心攻克技术难关,推广研磨技术修复机械密封38套,节支180余万元。输油一、二公司通过研究试验确定最优减阻剂加注方案,并稀释沉淀液再利用,节支193万元。输油四公司自主开展锅炉导热油混合油掺比试验,解决锅炉导热下降问题,节支近90万元。星罗棋布的基层小站上,上百种修旧利废、技术改造项目,雨后春笋般一一呈现,靠双手夺效益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创新驱动 开启转型新引擎
2015年9月25日,一份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发布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将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这一新“成员”带入延长石油的发展规划中,也开启了我国全新输送介质和输送状态的长输管道建设先河。
建设首条CO2长输管道,技术攻关是首要任务。面对国内无标准规范,无借鉴经验,无技术力量储备的“三无”现状,管道公司决心从零做起,甘做“探路者”。自今年7月项目启动后,立即邀请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先后200余人接受了CO2管道基础理论、发展现状、泄放工业试验等11个大类的专业知识“充电”,同步建立了63人的核心技术骨干交流群,随时分享国外项目案例及知识,探讨交流项目前期工作。仅利用一个半月就高质高效完成涵盖20余项内容的项目可研报告。2017年,管道设计、采购、建设、投产等一系列工作将有序推进。据项目负责组介绍,投产后每年可减少榆能化CO2排放量36万吨,按照国外的计算方法,碳捕集收益为每吨25美元,全年即可获得收益约900万美元,其巨大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将逐日显现,为集团“一体两翼”战略的实施再添动力。
与此同时,一批创新项目正在酝酿结果。位于洛川县直罗镇的直罗联络线,超低输量安全经济运行技术研究进入攻坚阶段,实验得出此技术可大幅度降低输油能耗,每年节约费用100万元以上。在延安市姚店镇的姚店联合站内,管线排流阴极保护系统完成全面改造进入测试,这一创新应用,将延长区域内管网使用寿命,有效遏止跑冒滴漏现象。
为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公司还着手开发能够快速解锁、查阅各类国标、行标以及企业内部标准的石油勘探开采储运炼化标准集成平台,运行后将大幅度提高项目审查效率,成为集团内部信息共享的重要“宝典”。
党建文化 于无声处发“春芽”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全面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管道公司着手推行“党建口”负责人半年述职、年终评议,科学设置基层党委,调整梳理机关支部,系统化管理党员干部,开展“531”党建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推先树模等工作,为场站生产运行积聚着合力。
而在今年的“重头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班子成员亲赴联系点讲党课,“五个带头”作用持续发挥;主题党日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实践活动亮点纷呈;学习督导渐次进行,突出以学促做、以学促改。一年下来,在公司各条战线上,党员佩戴党徽亮身份、自觉带头开展岗位创效、相互督促边学边改成为常态,真正实现了学做结合,知行合一。
在“两学一做”与“家文化”交汇融合的定靖输油站,党员干部带头为“家”而忙碌,浓郁的场站文化滋养着小站职工。在这里,宣传栏中一张张放大的普通职工的笑脸,笑脸下是他们轻轻诉说的安全寄语,叮嘱大家要安全、要安全。在这里,逢年过节老少职工的亲人通过视频录制节日祝福,说出平时羞于出口的“暖心话”。还是在这里,老党员陈文刚常常下了班就一头钻进文化书法摄影室,为场站书写宣传标语和福字对联……企业文化像一把看不见的“美工刀”,修整着小站的样貌,更雕刻了职工的心灵。这个小小的缩影,是文化滋养下企业发展的灼灼成果,又印证着企业前进的动力之源。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外部市场与企业运营的双重考验下,管道公司步步为营,持续破解着逆势增长与改革升级的“密码”。立足“十三五”的关键之年,管道公司将进一步紧盯追赶超越,加速转型发展,为延长石油的发展壮大砥砺奋进、承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