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剑今始成,塞外风来满眼春

“要放大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示范效应……”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上指出。

2016年,集团公司“十年磨一剑”的靖边全球首套煤油气综合利用、深度转化项目全面进入达产达效年,冲在集团战略转型的“阵前”,榆能化公司可谓硕果累累,万众瞩目。

这一年,面对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和错综复杂的行业形势,榆能化科学组织生产经营,不断加强产销融合,全面提升安全管控水平,全年累计生产各类化工产品178.5万吨,其中聚烯烃产品103万吨,发电5.6亿度,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实现利润8.5亿元,上缴税费8.7亿元,成为全集团2016年最大的效益增长点。而在实现“十三五”高点起步的同时,陕西省单个能化项目聚烯烃年产量突破百万吨的梦想也就此成为现实。

科学组织生产经营  企业效益大幅提升

2016年,榆能化通过不断优化生产组织,大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推行横班考核,狠抓精细化管理,各装置运行水平进一步提高。其中,DMTO装置乙丙烯年平均收率达31.50%,较2015年提高1.21个百分点,DCC装置双烯平均收率达32.21%,较年度目标提高0.21个百分点;经过不懈努力,HDPE装置成功转产铬系产品HD5502S,PP2装置成功转产高端PP-R管材产品T4401,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8月份,为消除装置运行瓶颈和隐患,推进装置达产达标,该公司在提前精心筹备下,进行了全面计划停车检修技改,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检修项目1693个、技改项目63个,重点解决了DMTO三旋外壁过热、DCC装置运行负荷及双烯收率偏低等影响全厂各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的问题,实现了“六保”目标,为装置下一轮长周期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

更为可喜的是,各装置还在达产达标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检修技改后,甲醇联合装置最高负荷达到113%,DMTO装置以110%的负荷稳定运行,DCC装置负荷达100%,四套聚烯烃装置也均配套达产运行。

与此同时,榆能化与下游销售单位建立了产销联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了市场形势研判能力。通过多产适销对路、价高利厚的牌号产品,该公司在向市场要效益方面争得了主动,成功转产的6种产异化高附加值产品累计增收近2亿元。

期间,甲醇两台煤-油共气化炉成功投运,煤油气综合利用成套技术通过中国石化行业专家鉴定,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重油直接制烯烃关键技术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DCC、DMTO项目分别荣获全国化学工业优质工程奖;公司被中国石化联合会授予供应链管理“十佳企业”称号……

持续深化精细管理  管理水平全面升级

2016年,榆能化按照集团公司“深化改革年”与“打造精细化管理典范”的要求,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通过自我加压、补齐短板,全面推行计划工作,基础管理得到稳步提升,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不断深化,物资管理水平成效显著,企业管理水平节节提升。

上半年,公司根据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体系,修订发布了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实现了薪酬分配的精准化,有效传递了经营压力。全年,公司狠抓两级干部培训与员工岗位练兵,完成培训项目1449个,全员参训覆盖率达到99.5%,操作工驾驭装置的能力显著增强。

围绕“打造精细化管理典范”目标,该公司以“夯实基础,强化专业管理”为年度精细化管理为重点,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结合管理现状,聘请业内专家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培训,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对精细化的理解和实践运用能力。同时公司组织制定了专项监督考核机制,定期组织检查考核,总结阶段性成果经验,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工作效率得以有效提高。

通过大力推进全面预算,该公司在2016年逐步建立了公司、部门、装置三级预算机制,通过预算编制和成本对比分析,强化预算控制与预警,对各项费用实行线上全面控制,各项费用均控制在计划范围内。

2016年,榆能化以知识竞赛、专题研讨、手抄《党章》、“戴党徽、亮身份、做表率”等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各项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公司有序完成了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公司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开展“四风”问题和违反“八项规定”精神专项检查,为公司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百尺竿头须进步,无限风光在高峰。新的一年,榆能化确立了“稳中求进、稳中争优、稳中提效”总基调,全年计划生产聚烯烃产品1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实现利润11.2亿元。

作为集团公司转型升级的“排头兵”,该公司将以装置稳定高效运行为基础,面向市场,提质增效,努力实现达产达标达效新突破,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现代能源化工企业新局面,为延长石油追赶超越、做强做优再立新功。

二维码识别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