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炼:实干加巧干 难题变效益

在低油价的“新常态”下,保生产、求发展犹如滚石上山,一丝一毫都不能松劲。今年以来,榆炼从深挖内潜、节支降耗等方方面入手,锱铢必较降成本,骨头缝里抠效益,全力做好增收节支这篇大文章,进一步激发全员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精气神,有力推动了企业逆势发展。

牢牢抓住优化这个“牛鼻子”

“今年以来,我们把优化增效作为打好效益翻身仗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深化过程控制,深挖管理潜力,推行精益化管理,全面提升管理精细化标准化水平等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努力抓好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优化增效工作,目前看效果还不错。” 榆炼厂长、油煤新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曹培宽说。

据了解,为了破解过去制约企业优化生产的“瓶颈”,今年以来,榆炼努力把科技优势转化为降本增效的驱动力,打破传统成本管理理念,把影响成本的因素摸清、找准,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改进生产工艺,实现了创新增效。

如针对180万吨/年催化装置面临降至最低负荷运行、汽油调合困难和蒸汽平衡艰难等问题,3月份,榆炼通过实施油浆回炼,一方面将产出油浆的80%回炼,另一方面继续优化催化装置操作,累计回炼油浆1.57万吨,增收约2409.08万元。“这项举措,不仅保障了全厂蒸汽平衡,提高了装置运行的经济性,同时还优化了集团公司整体物料平衡。”榆炼联合二车间主任李宏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在今年生产组织、物料平衡异常艰难的被动局面下,该厂还积极优化生产方案,多项措施节支效果明显。如中压蒸汽锅炉负荷的有效降低,每天可节省天然气开支约15.46万元;催化1#渣油加工量降低,在保证优化了整体物料平衡的同时,每天可节省调运费用约30.32万元。此外,通过优化装置运行,10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产出的重整氢气满足了现有加氢装置耗氢,由此每天可节省原料天然气9.6万标方,每天节省原料费12.37万元。

期间,技改“小点子”产生的“大效益”也亮点颇多。在联合四车间的装置现场,安全员张明向记者介绍,该车间采用一根80米长的DN80管线、10个阀门,实施对工艺管线“嫁接”技改。技改后,只需开启13000Nm3/h提氢装置PSA投用技术,装置基础设计电消耗、循环水、计燃料气消耗、天然气成本每年可创效约7000万元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用节能的“减法”做活增效的“加法”。

众人一条心  黄土也成金

今年以来,榆炼在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苦练内功,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进一步深化、细化挖潜增效的项目,创新工作思路,抓大不放小,通过实施小举措、小创新,不仅降低了材料消耗,还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如在降低能耗方面,该厂在节约电能上精打细算。电仪车间合理调节10kV供电电压,使其保持在10-10.6kV合格范围内,并据现有电容柜的实际容量进行合理投退3次,功率因数始终保持在0.94-0.96,截至8月份节支电费约40.6万元。联合四车间通过积极探索,发现成品油罐区相对车间地势较低,利用地势差,精制柴油可自压出装置,不需要启用精制柴油出装置,故停用柴油加氢装置机泵,此项上半年累计节支43.68万元。

维修车间职工柴树繁告诉记者,其实抓增收节支工作并不难,难的就是未从自我做起,只要每位员工把节支降耗当做分内的活儿,就能点滴成“金”,“ 企业受益,你也跟着受益,干嘛不干呢?”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该车间“变废为宝”节约有道,将一些废旧钢材改造再利用,最终做成8000米的检修硬隔离防护墙,这些防护墙已应用到这次大修中,受到一致好评。今年到目前为止,该车间通过修旧利废已节约50多万元。

而在正如火如荼开展的本年度大修中,榆炼开启“三三制”模式,将目光瞄向内部挖潜,实行自主检修和外协检修同步进行,通过增加自主检修的工程量,自己能干的活坚决自己干,杜绝“不行就换”、“以换待修”的检修行为,将增收节支工作落到实际行动中,实现向检修要效益的目的。

“目前,石油市场形势依然严峻,但是我们的职工没有丝毫抱怨情绪,而是上下一心,大家都在积极发挥作用。面对后三个月的收关之战,榆炼将沉着应对市场局势,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深化细化挖潜增效工作,提高生产经营管控水平,共同努力推动公司早日实现扭亏为盈。”曹培宽语气坚定地说。

二维码识别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