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能化:精打“挖潜算盘” 抠出“真金白银”

对企业而言,对应外部压力,一要有定力,二要善挖潜力。今年以来,面对能源化工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的颓势,榆能化公司凝心聚力,在推进装置达产达标的同时,紧紧抓住增收节支这副“金算盘”深挖内潜,精打细算,将无数隐藏在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真金白银”抠了出来,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苦练内功 多元增收有“实招”

“装置现在生产的这个牌号产品市场价格较高,尤其是一季度,我们及时转产,‘差异化’产品给公司带来的收益非常明显,目前大家的干劲很足!”榆能化公司聚烯烃中心聚丙烯一线运行班长高杰兴奋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一季度榆能化公司成功转产新产品3个,增收超过3000万。今年,该公司在“产销融合”的基础上,全年计划生产高附加值、差异化产品20万吨以上,实现增加利润1亿元。

“按照公司提质增效目标,我们已经制定了17个新牌号产品的转产方案,四套聚烯烃装置将适时进行转产,这也是公司提高产品效益的硬招实招。”该公司技术部工作人员叶辽阳如是说。

装置能否高效运行直接关系着公司的效益,对榆能化来说,各装置间紧密衔接,要求就更高。“一季度以来,我们装置一直保持着105%的高负荷运行,而且通过优化操作,装置的收率也已达到行业较好水平。再有两天,装置就将连续运行突破300天。”DMTO装置助理主管刘生海脸上洋溢着喜悦。

记者从榆能化生产部了解到,一季度该公司在天然气、渣油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不断优化物料、优化操作,甲醇单耗值已优于设计值,DMTO及DCC装置的收率也明显提高。

“我们的工作都是‘硬骨头’,但一定要往下啃。最近公司正加快推进DCC装置副产裂解重油与水煤浆共气化制合成气有关工作进度。这项工作完成后,公司有望彻底解决裂解重油售价低、税负高的问题。”DCC装置主管艾小兵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聚烯烃中心PP2装置,技术人员兴致勃勃地说,“我们通过对往复式压缩机中体吹扫气进行改造,根据流量计统计分析判定,每年可以回收1600吨原本排放至火炬的丙烯,按照丙烯制造成本计算,价值达1400多万。”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榆能化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2016年进一步深化增收节支十六条意见》,从生产、销售、资金等九个方面制定了18条深化增收节支细则,从点到面,举措条条清晰,“功夫”样样过硬。目前公司上下正卯足劲头,按部就班地落地实施。 

多措并举 “抠门”见收益

过“紧日子”,就得一分钱掰两半花。在榆能化,全员都是善用“抠”字诀的好手,节支创效早已深入人心。 

聚烯烃中心LLDPE装置的设备助理主管张宝祥是一个爱“琢磨”的人,他能“抠门”到连一颗螺丝钉都不浪费。5月3日,记者再次在装置区见到了忙忙碌碌的他,在交谈中得知,他刚刚和维保人员又利用废料制作了一把F扳手。“F扳手是生产操作过程中的易耗品,如果采购的话,日积月累,支出数额就非常大了。公司现在过紧日子,我们平时能省的坚决省。”

据设备部工作人员介绍,像张宝祥这样“抠门”算账的人还很多,仅一季度,公司就修复报废台式电脑24台,笔记本电脑6台,打印机4台;组织维保人员修复包装码垛机组部分损坏的气缸内更换下来的其他零小部件,有效减少了备件采购量,节支效果明显。

在念好修旧利废这个“口诀”外,有人还瞄准了对设备的优化和改造。设备副经理王武告诉记者,DCC装置作为核心生产装置,其核心设备主风机耗电量一直很大,技术人员通过长期的运行分析后,通过操作优化,仅一季度就节约电费300多万元。此外,公用工程中心锅炉给水泵在完成改造后,一季度节约电费50多万。“抠一抠”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没有人不愿意算这笔账。

同时,作为节支的重要措施之一,今年榆能化在继续推进“三剂”国产化上狠下功夫,技术部通过对国产催化剂与进口催化剂的成本对比,仅一季度就节约资金300多万。不仅如此,各生产中心严格根据装置实际耗用量及公司定额标准领用辅助材料,一季度辅助材料较2015年有了明显下降。PP2装置助理主管李国军告诉记者:“装置在采用国产催化剂后,反应效果相当好,成本上较进口催化剂明显降低,现在我们一直在使用国产催化剂。”

据物资采购部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一季度进一步加强物资计划管理,严把需求计划关,通过技改技措平衡、清理库存,没有形成物资积压。

“能省下就相当于赚了。”综合管理部助理主管薛军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在车辆费用上控制得非常严格,费用控制都纳入了考核。记者了解得知,在勒紧裤腰过日子的时期,榆能化公司对会议、差旅费用也进行了大幅压缩。

从资金管理到降低费用支出,从物资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举措多管齐下,收益聚沙成塔,在全员的共同努力下,增收节支正在成为榆能化实现逆势盈利的重要支撑和驱动力,有望为集团攻坚克难、挺压过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维码识别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