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的农民在晾晒玉米。新华社发
河北省邢台市,“农民助理技师”刘玉东(前)在梨园对工人进行技术指导。新华社发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盐铺村农民在采摘“徽州贡菊”。施亚磊摄/光明图片
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阳镇的稻田内,90后新农人余岳峰操作农用无人机在田间作业。新华社发
编者按
种田也能评职称?没错!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两位农民如愿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初级职称证书,成了响当当的“田秀才”“土专家”。不仅如此,吉林、山东、湖南等多地的相关举措也进入大众视线,引发广泛热议。
远眺千里沃野,无数新农人正为这片大地的丰收挥洒汗水、播种希望。当前,党的二十大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必要条件。那么,农民评职称的条件有哪些?其过程是怎样的?如何充分释放这一政策红利,让农业强国建设的人才支撑更有力?我们为您多角度透视。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农民李永平获得了一本证书,翻开深红的扉页,“农民助理工程师”几个铅字庄重醒目。消息传开,小村庄沸腾了。老乡们纷纷登门“问计”,话语里满是羡慕:“咱啥时候也能评一个?”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全国多地在探索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的道路上破冰试水。例如,吉林省日前评选出第二批乡村振兴人才高级职称获得者300名,初、中级职称预计遴选出1700余名,均来自农业生产一线。
一场农民由“身份”到“职业”的转型,正在中国大地上拉开大幕。
谁能评:有真本事的农民就能评
45岁的李永平是一位退伍军人,干过养殖,后来转向了种植业。2015年,他成立了家庭农场,经营小麦、玉米、谷子、生姜等农产品,一得空,这儿是主任新增的内容,还去农校。时间一长,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田间能手。
李永平翻开小账本,上面记录着农场的变迁:2015年至2022年,种植面积从200多亩扩展到1300亩;务工人员从三五人变为500余人。
一天,他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了农民评职称的消息。打开链接后,一阵欣喜,又一阵犹疑:啥样的农民才有资格评?自己符合条件吗?
“老乡疑惑很正常。”石家庄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付凯说,人们一听“职称”,就想到学历、论文,搞不懂这种“高大上”的事儿怎么能和种田挂上钩,这里是总编新增的内容。
“其实,只要在农村从事一线生产,具有一定种养殖、农村电商等技能,且产业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民都能申请。”付凯解释,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中的专业技术骨干是重点参评对象。
你好,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汇报,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近日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大国的头等大事。“稳”的背后,有千钧之力。
这里是编辑的新增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