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来源:西安新闻网 作者: 2021-10-19 18:03:51

白彩玲(受访者供图)

西安新闻网讯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城区后宰门小学校长、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白彩玲,就是这样一位有着精湛教学艺术的优秀教育工作者。33年来,她用信念与智慧、美德与汗水,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和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出青春和力量,成就了学生和学校,赢得了师生的喜爱、同行的认可和社会的赞誉。

让孩子们拥有持续向上的力量

1988年,19岁的白彩玲进入新城区向荣巷小学,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当时的校长问她有什么特长,白彩玲直言“我觉得自己有管理能力,想当班主任。”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姑娘如此大方自信,校长当即同意了她的请求。

自信源于实力。善于思考与实践的白彩玲懂得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班级文化是一个无形的磁场,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如果我们整天只是告诉孩子,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干,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逆反心理可能会加剧。但如果我们建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自我成长的班级文化,让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互帮互学、良性竞争,那么久而久之,他们自身就会形成一种由内而发的持续向上的力量。”白彩玲说。

因此,白彩玲带领班上的孩子们,以组为单位,举办拉歌比赛、讲故事比赛、田径比赛、集体生日、“每日遇见美好”等活动。在“每日遇见美好”活动中,每天都有一个孩子登上讲台,给大家分享名人警句或经典古诗;在每年一次的“集体生日”活动中,学生们自己组织、策划节目,在满满的仪式感中庆祝自己又长大了一岁……

在日复一日的锻炼中,孩子们的成长变化显现了出来,不但集体意识增强,而且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当时班级呈现出一种良性的特质和风貌,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每个孩子都能被关注、被看见、被温暖,孩子们非常热爱这个大家庭,也非常积极向上。”白彩玲欣慰地说。

中国孩子要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

在学校的重点培养和老教师的精心呵护下,青年教师白彩玲迅速成长了起来。作为后宰门小学校长及后宰门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她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学校的生命线在课堂、发展线在课程、改革线在教师、成果线在孩子,只有抓住这四条线,这个学校才能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白彩玲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多元发展。在她的直接主持和领导下,先后完成了后宰门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系列丛书》的研发构建和出版,从《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到《唐诗》《宋词》《增广贤文》全套12册,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在做班主任时我就发现,孩子们能够从优秀的古诗文中发现美好、汲取力量。中国孩子要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要做有根的中国人,因此,一定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灵。”白彩玲说。

与此同时,学校广泛开设了琴、棋、书画、舞蹈、搏击、合唱、乐器等社团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诵读课程、绘本阅读课程、艺术体验课程、德育微课程、思维体操课程、小小讲解员课程等校本课程,以及丰富的社团活动在后宰门小学教育集团各校全面开花。“入学礼”“入队礼”“成长礼”“毕业礼”“亲子运动会”等仪式活动,同样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为孩子们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搭建起广阔的平台。

致力创新办学 “名校+”显成效

“共产党员就是要率先垂范,走在前,想在先,干在实处。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为祖国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以及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新时代好少年。”白彩玲的这番话,掷地有声。

在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中,白彩玲兼任后宰门小学、明欣分校、大明宫分校、励志小学4所公办小学校长。在其带领下,后宰门小学教育集团按照“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发展原则,以“共研共建,共立共享”为途径,将后宰门小学优质成熟的办学经验、方法、制度、措施等科学移植到“+校”和分校,实现了“+校”和分校的快速发展。

2020年疫情期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逆行者”们为抗击疫情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为了让这些“最可爱的人”无后顾之忧,后宰门小学教育集团在励志小学开设了两个“双拥班”,让这些白衣战士的子女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名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后宰门小学本部的骨干教师交流到励志小学,全面负责“双拥班”的教育教学工作。诵读课程、“花果”课程、“三点半”课程、积奇课程等先后成功移植复制到励志小学,使学校焕发出全新的办学色彩,励志小学也被评定为2020年市级“名校+”重点“+校”。

从改善校园环境、创新办学理念,到整合各校资源、发挥辐射引领,白彩玲带领教育集团不断打出改革创新组合拳,通过改造“+校”和分校环境条件、联校教研赋能、拓展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夯实教学质量、开发综合活动等策略来提升办学质量,让“+校”、分校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德育建设、课堂教学、教师成长、活动开展和师生素养等全方位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创新和提升,家长和社会满意度越来越高。

“把好学校办在家门口、把家门口学校办成好学校、让名师名校就在孩子身边,这是我作为教育人的愿景,我也将持之以恒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奋斗。”白彩玲坚定地说。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燕/文

责任编辑:闫玉平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  服务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CopyRight 2020 wwww.joyhua.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陕西锦华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备案号:陕ICP备05010893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