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双石铺是中国工合运动的一颗“明珠”。
7月13日,在凤县双石铺镇的凤县工合旧址,讲解员为参观者介绍中国工合运动开展的背景:
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工业比较集中的东南沿海及华中、华北等地迅速沦陷,西南、西北地区遭受日军严密的经济封锁。抗战大后方的经济几近崩溃,战争物资奇缺,人民生活用品日益匮乏……
由国际友人倡议,爱国民主人士和抗日进步力量共同发动的中国工合运动,其初衷是为了吸收全国的流亡工人、难民、农民、妇女、爱国知识青年和各种专门技术人才,以合作社的方式,从事日用品和军用物品的生产,供应军用和民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关怀和社会进步力量的广泛支持下,中国工合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全国17个省市先后建立了186个工合办事处、工合事务所和工合指导站。仅在大后方和解放区就组建3000多个工业合作社,社员3万多人,安置劳动就业20万人。
根据周恩来、博古的建议,中国经济专家卢广绵和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在宝鸡成立了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第一个派出机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以下简称西北区办事处)。这是全国工合办事处中规模最大、机构最健全的一个。他们还将7名铁匠组织起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工业合作社——宝鸡“天星大华手工业铁器合作社”。
西北工合运动成为抗战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群众性的经济运动,不仅解决了一大批难民、伤兵和贫苦农民的就业问题,还为抗战前线支援了大量的军需物资。
西北区办事处在凤县双石铺组建了钨铁社、机器社、造纸社和耐火砖社,另外又在此设立了一个采矿办事处,专门负责与各采矿工业合作社联络。之后,西北区办事处将采矿办事处改为双石铺事务所,负责双石铺区内所有工业合作社的事务。路易·艾黎到双石铺后,亲自动手挖窑洞作为他的宿舍和办公室。到1940年,双石铺合作社已发展到23个,主要生产纺织品、耐火砖、军械等军需民用产品14项。其中机器社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军工厂,能够制造枪支弹药;纺织社主要生产军毯、被服。
抗战期间,西北区办事处承制棉衣10万件、军毯500多万条,交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转运前线,有力地支援了长期抗战;创办双石铺培黎学校,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兴办工合医院,造福当地民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中国工合运动为支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作出的重要贡献给予了高度赞扬。(记者 郭军 实习生 曾雅宁)
责任编辑:闫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