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个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来源:西安新闻网 作者: 2021-10-19 14:51:32

罗云 夏茹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宏观历史维度深刻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连通历史、现实、未来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地位,深刻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为如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两个结合”,是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坚持“两个结合”,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认识到,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在方向上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所涵盖内容的广泛性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之复杂性是相符合的,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论品格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深刻改变了中国,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其自身也在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事实与经验深刻证明,真理力量、社会变革与历史进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可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适应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坚持“两个结合”,要用马克思主义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要突出创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有价值的内容进行革新,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使其内涵不因为时代的发展而过时。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要突出创造,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新内容、新内涵,通过研究论证,在内容上进行扬弃。用马克思主义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秉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自觉,在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彼此融通、互为补充,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主题;二是坚持求同存异,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层面寻求情感共振点、共同价值追求、利益共同点,能够彰显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为彼此互通共融提供更多空间;三是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紧密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文明成果滋养心灵,让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特色更加鲜亮。

坚持“两个结合”,要紧扣时代主题,洞察时代大势,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里所讲的历史时代,其本质属性依然离不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无数不同的相互连接的发展阶段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依然坐标于马克思所讲的历史时代,只不过这个历史时代的时代主题与时代特征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具有许多新特点、新趋势,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与趋势就是我们的时代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而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与这“两个大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坚持“两个结合”,就要紧扣时代主题,洞察时代大势,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不断回应和解答时代之问,紧扣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及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主题,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和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中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与当代价值。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闫玉平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  服务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CopyRight 2020 wwww.joyhua.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陕西锦华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备案号:陕ICP备05010893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