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少梅
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助于国有企业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在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发挥网络阵地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国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一是部分国有企业管理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使得部分管理层在日常管理中轻思想政治教育,重生产经营、重利润、重各项经济指标。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管理层没有切实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部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边缘化等问题。
二是没有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部分国有企业的政工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知有限,忽视了它的现实意义,不能将其与生产实践、企业文化等深度融合、互相促进;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教育方式单一、效果一般。这使得部分职工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信心不足,工作态度不端正、得过且过,缺少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和效果。
三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国有企业的政工人员大多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缺乏新形势下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各领域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在工作中创新不足,导致职能错位、缺位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部分政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被动应付多、主动开展工作少,无视职工个性化发展和诉求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国有企业难以达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标准。
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互联网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舆论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网络已经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可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的教育方式部分“过时”的情况下,以其生动的网络语言、多样的表现形式、丰富的内容、快捷的传播速度、个性化的服务出现在大众视野,将企业文化和生产实践深度融合,更新了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使广大国企职工更易接受和理解。
其次,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具社交性、互动性、即时性、共享性,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还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此外,互联网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更好地弥补基层国有企业职工轮班制下难以组织集中学习、时间碎片化的困境,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存在。
最后,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冲击。互联网能够让人与人之间相对平等和私密地进行沟通,但也使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等错误思潮在娱乐化和自由化面具的伪装下,以更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播,影响人们的思想。同时,这也使国有企业部分新生代职工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党长期执政所要面对的“最大变量”。如果我们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筑牢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落实好两个“一以贯之”。
第一,要立足新阵地,增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要重视网络建设,抓好硬件软件升级,成立国有企业网络宣传管理工作专班,构建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群,定期转发高质量内容;用好“学习强国”等优质学习平台,用权威声音占领网络阵地;按规定做好网站、域名、IP地址备案,出台国有企业微信工作群、公众号、企业网站等新媒体管理制度,规范网络阵地管理。
第二,要做好正面宣传和网络舆论引导。政工人员要潜心发掘,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用身边的凡人善举、道德模范带动职工坚定理想信念、讲贡献比奉献。一方面要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对职工网络信息的获取渠道进行细分,强化对职工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做好本单位对外发布信息的审核以及网站、公众号等新媒体的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舆情专业队伍,在做好全天候网络舆情监控的基础上,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
第三,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红色基因的传承。我们要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传播特点和新媒体优势,创新方式方法,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国有企业职工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作者单位:西安城乡水务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闫玉平